牛群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牛群
老家在鄱陽湖邊,是個徹頭徹尾的水鄉,小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魚。記得父親對我說過:他小時候常常吃稀飯,可是有吃不完的魚。我說:“爹,你小時候的生活真好,天天有魚吃。”父親點著我的頭說:“小子,你以為那是什麼好吃的新加坡旅遊東西,沒油沒鹽的。”父親說,幾次和人結伴去鷹潭賣魚幹,一賣就是五六百斤。曬成魚幹都有五六百斤,那得需要多少新鮮的魚啊。近年來,年近九十的父親話兒少多了,可是常常念叨的一句話竟然是:“十五斤的鱖魚沒有五斤的鱖魚好吃,魚太大了,魚肉就木木的。”天啊,鱖魚竟然有十幾斤的,現在我連看也難得看到鱖魚了。
鄱陽湖水鄉的風光,如果點擊電影《鄉情》,那裏的風光來得很真實,比我這筆桿子描繪的要鮮活的多,因為《鄉情》拍的也是鄱陽湖的風光。那一群群水牛,那一條條小河,一陣陣牛群的哞哞叫聲,還有那隨風搖擺的蘆葦,構成了水鄉獨特的風景。
離開家鄉工作二十多年,水鄉的牛群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。啊,那憨厚的牛兒,邁著慢條斯理的步子在河邊悠然地一步又一步。那健壯的牛群中,就有分給我家飼養的一頭牛兒。我常常牽著它吃草、飲水。每到牛兒打架時,我會牽著我的文儀用品牛兒躲得遠遠的,生怕讓牛兒受傷。從讀小學三年級開始,我家養牛的事情再也用不著我了,因為我妹妹長大了,她可以接我的班了。
一晃又是十幾年,我已經是個相聲迷了,從1980年開始,一個大器晚成的相聲天才——牛群,引起了我的注意。聽了牛群許多相聲,我覺得他是薑昆的最好繼承人,有的段子寫的很好,真可以說是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”。熟悉了牛群之後,水鄉的牛群慢慢淡出我的記憶。後來,我不但說牛群說過的相聲,還學著牛群的樣子自己寫相聲。
又是經過十年的打拼,我在我所在的城裏得到一個雅號——牛群。
後來,牛群對於相聲不太熱愛了,去當什麼副縣長去了,即使偶爾演出也是放棄了相聲而拿起了小品,我覺得他有些不務正業。那時候,我才知道,真正長期堅持在相聲一線的健康管理人,馬季是一個,薑昆是一個,後來,我對於牛群很不理解,我常常很失落。
因為失落,我又常常想起鄉下的牛群來了。